宜春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心地带的变化,很多外出打工回宜春的人都是这么任务的,这种是慢慢的变化,终于可以说,宜春:中心城长大了。
在全市全面实施“四大战役”,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动员大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谢亦森提出了从2013年至 2015年,在全市组织实施工业产业升级强攻战、服务业发展大会战、城市建设升级战和农业产业化扩张战的目标。副市长黄德刚在会上就城市 建设发了言。会议强调,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宜居宜业为目标,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争取3年内全市城镇化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用三年时间实现城市升级,加快我市小康建设进程,城市建设升级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宜春中心城建设现状如何?中心城如何实现城市建设的全面升级?为此,记者走近中心城建设的参与者、谋划者和普通百姓,聆听他们的心声。
我心里的中心城: “大城”梦圆
对于繁华都市的向往,宜春中学2008级的甜甜同学的愿望曾经是那么强烈,但她最终选择了留在家乡做了村官。2月14日(正月初五),面对聚会时同学的疑问,甜甜说出了心里话:“我以前觉得城市越大就越发达、便捷和利于个人发展,可是在省外大城市读大学,也让我同时看到了大城市的无奈。在外的四年最能温暖我的就是寒暑假回家时,宜春绿色的城、秀江清澈的水和一下火车就能呼吸到的清新空气。这些都是我在外地感受不到的美好。这几年,我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宜春的变化,秀江上新架起的明月大桥,15分钟就能从市中心抵达温汤的明月大道,宜阳新区的新城建设,明月山机场即将通航……新修的路、新建的桥、新开放的各种便民设施、新改造的城市基础服务项目,都让我深刻感受到家乡也在努力变成一座‘大城’。2012年6月毕业时,我选择了留下来,想为‘大城’的建设出一份力,要在宜春圆我的‘大城’梦。”像甜甜一样的90后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宜春工作的不在少数,她们正是看到了家乡的变化,让她们坚定了留下的信念。城市的建设变化既见证了一代代人的梦想,城市的发展同时也承载着新一代的幸福憧憬。
数字统计里的中心城:变大变靓
从2008年到2012年,宜春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32.2平方公里增加至60平方公里,新增建成面积27.8平方公里。
从2008年到2012年,中心城区人口从31万增加到52万,城市化率从38.2%上升到44.7%。
2008年全市城市建设投入25亿元。2012年,仅中心城区城建已完成投资99.1亿元,城建项目共146个,在建项目82个,竣工项目54个,计划总投资201.3亿元。
近年来,我市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工程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市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中心城区先后新(扩)建城市道路100条,改造大街小巷400余条,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16.92平方米,增设公共停车位4200个,新(改)建公厕42个,污水处理率达93.05%,燃气普及率达95.01%,袁河秀江段全年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二级以上标准天数达365天。中心城区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环境发展理念,大力实施“13579”绿色工程,先后开工建设了10个文化广场、5个公园、30个游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2.49%、39.84%、14.24平方米。
如今,宜春的中心城不但经济分布均匀,而且绿化也好,很适合居住,更加的成为了一座旅游城市。
信息来源:宜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