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对象为全省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市、区),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党的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发展及成效、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等5个一级指标,总权重为300分,其中经济发展及成效权重为120分,占考核总权重的40%,党的建设权重为60分,社会建设权重为50分,民生工程权重为40分,生态环境权重为30分。为充分反映当年发展实绩,各考核评价指标总量和增幅权重基本按3:7的比例设置。
为使考核评价更加公平公正,新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将对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市、区)予以差别化分类考核评价。设区市按年末总人口分为两类,2012年末总人口300万人以上的为一类、300万人以下为二类。根据《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县(市、区)按功能区规划分为三类,重点开发区35个县为一类,农业主产区33个县为二类,重点生态区32个县为三类。按照县(市、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分类情况,设置三类权重,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生态环境指标上进行区分,各类县(市、区)分别单独计分。
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受到基层普遍欢迎。宜丰县是省级生态县之一,该县县委书记邓伟认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将发展成效与发展质量、经济总量与发展速度结合起来考核评价;二是尊重和区分各设区市、县(市、区)在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上的差异;三是既注重在过去基础上的进步与发展,又注重同等条件下发生的实际变化。“这一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可从制度上对‘唯GDP论英雄’发展观进行修正,将有效引导全省市县加速转型发展。”
转载自其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