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射波光澄碧海,月寒夜气绕青岗。使君饮马尘心淡,父老烹茶玉液甘”这是清代诗人陈廷枚写的一首诗《南池珠泉》,说的是位于江西宜春的一处景点南池涌珠,是著名的宜春八景之一。、
南池涌珠是指位于宜春城南火车站南侧的珠泉,在宜春至安福的古道旁,有一长14米,宽4.75米的长方形水池。四周用青石砌起来了,中间架了一座石拱桥,桥长4.75米,宽2.2米。细细的泉水从坑底涌出来,故名“涌坑泉”,又名“涌珠泉”。泉水从平地上涌出来,像一颗颗珍珠一样漂亮,所以叫做珠泉。明万历年间在这一方泉水上面建了一个台子,并在台子上面建起了一栋楼,楼高正好与宜春台遥遥相望。清顺治年间,知府胡希圣在这方珠泉池上又建起了一个亭子,取名叫“观我亭”(亦名“见我亭”)。民国的时侯,泉在泉水旁边又建起了一个尼姑庵。1984年5月,该泉池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这个南池涌珠,还有两个典故:
(1)朱元璋题“珠泉”
元朝末年,朱元璋发兵征讨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上。朱元璋猛将如云,本以为可以一举剿灭陈友谅。不想,那陈友谅也是兵多将广,且粮草充足。两军交锋,反倒把朱元璋的队伍打得丢盔弃甲。朱元璋一干人马,逶迤往西败退。那年正值江西大早,赤地干里,田干地裂,又是盛夏,将士又饥又渴,不肯前行。朱元璋唯恐陈军追上,却又寻不到半点水源。情急之间,顿生一计,大呼:“前面就是袁州府,我记得那里有道泉水岭,泉如珠涌,水甘似醇,我等何不前去。”众将士听得有水,顿时来了精神,一气赶到泉水岭,四下一看,只见除了一道山岗,并无什么泉水。将士顿觉受骗,团团围住朱元璋。朱元璋无可奈何,急得只是跺脚。这跺脚之间,就跺出几个坑,果然就有几股泉水从坑中如珍珠般涌出,少顷成池。朱元璋大喜,朝天作揖,长呼:“天助我也。”等将士畅饮完毕,朱元璋令人拿来笔墨,题了两个字:珠泉 。
(2)酸秀才题“猪泉”
说的是明万历年间,有一个秀才进京赶考。行至泉水岭下,只觉得暑热难挡,四处寻水不得。正焦躁间,秀才发现山脚边一小洞,有些水珠渗出,只是那水珠太少,只能用舌头去舔。这时刻,有一老汉赶猪经过。见秀才如此模样,心中老大不忍。又想,如今久旱无雨,恐是龙王生怒,何不杀了这猪,以息龙王之怒,也解这书生之渴呢?于是将猪牵到洞边,又叫秀才帮忙,将猪杀了,那猪血便流进了小洞。说来奇怪,只片刻功夫,就见那洞中一缕青烟袅袅而上。待烟散去,一股清泉汩汩而出,如醇甘霖,令人长饮不舍。秀才喝足,百感交集,即从包袱中取出笔墨。挥手在洞边的石头上写了两个大字:猪泉。
不管是珠泉也好,”猪泉”也罢, 这股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清泉,穿越千年而来,目睹着沧诲桑田的变迁,至今仍不改明丽清纯的风貌,以其舒缓从容的节律抚慰着当代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