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的葛源是红色的土地,是土地革命时期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大本营,是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有很多具有红色教育意义的地方。
葛源红军塑像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又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这是一个以弋(阳)横(峰)根据地为中心(又叫以磨盘山为中心),向皖浙闽赣辐射的革命根据地。在它的全盛时期,其中心区和游击区包括江西省的20余县;福建的12县;浙江的13县;安徽的7县,拥有100余万人口,红军达3万余人,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主要根据地之一。1932年中央决定成立闽浙赣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等主要领导机构都落户在横峰的葛源镇枫林村。这是我们今天参观的重点。
闽浙赣苏维埃系统表
葛源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四面环山,仅于西部有峡谷通往外界。选择这里做指挥中心那是非常明智的。所以,从1931年2月赣东北根据地中心迁到这里开始,到1934年10月方志敏率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这里止, 这里一直是赣东北根据地(闽浙赣根据地)的大本营。
我们首先到达的是葛源镇街上,那里有红军大学第五分校和列宁公园等革命旧址。说起这个“红军大学第五分校”那可是有点名堂的,它是我党独立创办的第一所军事学校。起于1928年10月25日,终于1934年10月。校址最早在弋阳,名为“信江军事政治学校”。 1931年3月转到葛源,曾更名为“彭(湃)杨(殷)军事学院”, 1933年初,赣东北苏区与中央苏区连接后,又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军校是以杨氏宗祠为校舍,大门前是红军广场,大门内是教室宿舍。军校学制半年,三个月授课,三个月实习,然后分配。每期培训一百多名学员。军校前后办过八期,共培养了一千五百多名工农干部。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所军校最早的校长是黄埔毕业的一名连长,政委是赣东北苏区大名鼎鼎的“邵阎王”邵式平同志。解放后邵式平同志出任江西省省长。或许正是他创办军校的经历,使他在1958年创办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呢。
红军学校第五分校
要说“第一”,葛源还有个我党首个建立的公园——“列宁公园”。在一次大会上,方志敏叙述了他在上海法国公园看见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一幕。代表们非常愤慨,大家一致通过决定要建造属于人民自己的公园,并将公园取名为“列宁公园”。我们参观完“五分校”和葛源镇革命烈士纪念馆后就匆匆赶去枫林村,参观闽浙赣省委等首脑机关的旧址。
枫林村革命旧址群的保护工作是比较好的,各主要的领导机关旧址,都能较完整地保存着,而且修缮一新。村口还树立着牌子,公示着保管革命旧址的责任人。对革命旧址这么负责任的,还是头一回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