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游综合体或落户国体中心
南昌国体中心将建成江西旅游综合体,这是最近比较热门的旅游新闻。这也是南昌打造自身成为江西全省旅游集散地的一个重要信号。
南昌国体中心将成为旅游集散中心综合体,最早的新闻见诸报端是在今年4月,而其实,要利用国体中心现有的设施场馆建设综合体却是省市旅游部门早就有的想法。2012年11月6日,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一个具体的“江西省旅游集散综合体项目策划方案”,分析了项目的背景、定位功能分区的可行性。
该方案的出台背景得益于江西旅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2011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均创新高,预计均达到了1.69亿人次和1100亿元。作为省会城市的南昌,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在全省既是重要的客源地和目的地,也是主要的游客集散地,地位极为重要。但是,南昌市目前还没有能够为游客提供综合服务的集聚区,难以吸纳和留住游客,其作用与应有的地位不相称。
因此,国体中心邀请国家产业专家论证分析,制定了:在三到五年内,整合全省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资源,将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园区打造成“国家级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聚集示范园区”的发展目标。布局成南昌市乃至全省“集旅游观光第一目的地、文体表演第一大舞台、运动休闲第一娱乐园、康体服务第一体验区、文化产业第一孵化器为一体”的核心区文化产业制高点,打造国际文化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创造南昌市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据了解,国体中心旅游综合体的项目定位为我省国际旅游和商务旅游的首选目的地,由产业品牌孵化器、国体“赣鄱印象园”和省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三部分组成。
体育场馆成为旅游集散地有先例
而打造一个功能更齐全的旅游集散地综合体,不仅仅是南昌市的需要,江西省旅游局也希望能在南昌建立这样的一个服务综合体,对全省的旅游发展动态实施监控。
南昌市旅游局副局长佟焕哲认为,国体中心的地理位置也合适,届时发往全省甚至全国的旅游车从这里发出,比较便利;同时,国体中心的现有场馆也能实现其他功能,如建成未来可提供:游客的客运服务;实现南昌周边一日游、两日游等短线旅游的一站式旅游超市服务;旅游商品购物;游客的综合服务,比如投诉中心、咨询中心、旅游数据交换中心、呼叫中心等的设置。
国体中心能否盘活现有场馆成为旅游集散中心综合体?其实也有成功的先例。首先是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成功运营,通过改造和挖掘商业、会展、交流等功能,旅游收入突破几亿。
同样作为体育场馆的上海体育场(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也取得成功。该体育场通过优势互补、互利、互动的原则,利用旅游集散中心的设点,开发相关旅游产品超市、餐饮美食,促进消费增长。
显然,南昌国体中心紧挨西客站,地理位置、现有场馆都具备盘活成为一个全省旅游集散综合体的条件。
打造南昌旅游年票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地位
而其实,南昌要打造全省的旅游集散中心,也不仅仅于对国体中心的改造利用设想。近年来,该市正在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包括梅岭景区综合开发项目、万达文化旅游产业城项目、小平小道扩建项目、滕王阁扩建项目、鄱阳湖南矶湿地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北纬30°主题公园项目、旅游集散中心综合体项目和乡村旅游项目等。通过3—5年的努力,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
9月5日上午,南昌都市圈国民旅游休闲年票加盟景区集体签约仪式的举行,也许可以解释南昌欲成为全省旅游集散中心的雄心:当天,该市共20家收费景区参加了签约仪式,该旅游年票的面市,也意味着南昌周边10县居民凭该面值80元的年票就可以畅游实际票面价值不低于1200元的各大景点。
这大大扩大了南昌一圈两化的格局(一小时经济圈,昌九一体化)。而且,省城的这个举动,也吸引了周边县市的眼光:永修、星子、靖安、武宁、奉新等周边区域县都欲参与其中,共同发展。
通过打造旅游集散中心综合体、各重点旅游项目,实现旅游“昌九共融、昌抚一体化”,重点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国内主要客源地,融入与武汉、长沙、合肥的旅游区域协作,共建区域无障碍旅游市场,打造区域旅游黄金线路,实现旅游资源、旅游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互动共赢,一个大南昌旅游圈已经呼之欲出。
转载自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