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街道上,随处可见擦鞋匠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今天在这擦鞋,明天可能就换了一个地方,没有固定场所。但穿着统一服装,有固定场所的擦鞋匠们并不多见吧。
9日,正是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在途经宜春城区几个人流密集场所时,看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个个携带“残联资助”字样工具箱、身着红马甲的残疾人擦鞋队伍亮相街头。这是怎么回事,记者决定一探究竟。原来这是近期宜春市、区两级残联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专门提供的一条就业新渠道。
一些身有残疾的人,由于受文化技能、身体条件等因素限制,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为了解决他们的困难,宜春市残联为给他们找到一条自食其力的劳动岗位,经与相关部门协商,在市区的一些公共场所划出专门区域,帮助有需求的20余名残疾人进行擦鞋业务培训,并资助专门的擦鞋工具,使之有了一个固定的劳动场所,既解决了这个群体的经济来源,也为市民提供了方便,真是一举两得,值得称赞。
为了了解这些特殊擦鞋匠们的技术怎样,记者在火车站前的天恒超市残疾人擦鞋点体验了一回易女士的擦鞋技术。她一边用娴熟的手法擦着鞋,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自己双腿变形行走不便是因为小时候生了一场病的原因。以前,它的经济来源是靠替别人看店,一月才300元收入。现在有了一份自己独立的工作,擦一双鞋2元,擦一双高靴3~4元。只要天气好不下雨,不愁没人来,业务很好,一天至少挣四五十元,最多时有上百元,每月的收入比过去多多了,很感谢政府的这个举措。
根据城市管理规定,对流动摊点有相应的管理规定,以前这些擦鞋匠们没固定场所,到处乱窜,很不好管理。而他们又是一群特殊群体,城管人员经常陷入两难的局面。“现在有了这种固定的擦鞋点,对城市秩序没有影响,还方便了市民,并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真是一举三得。”一名城管人员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宜春市残联,据其介绍,有这方面需要的残疾人只要到袁州区残联进行申请登记,市残联就会组织培训,然后安排就业。目前已初步安排了20余名残疾人,在城区的火车站、汽车站、超市等6个人流密集的场所建点上岗。今后还会继续安排有这种需求的残疾人培训上岗。
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中他们是弱势,在家庭中也有可能给家庭带来困难,现在有工作了,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为家庭创收,真的是幸事一件。
来源:大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