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摸清贫困底数
3月下旬起,吉安市661个调研组深入全市661个贫困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贫困村扶贫攻坚调研活动。
调研组共走访了661个村的2.83万户贫困户,基本摸清了各贫困村经济社会现状、生态环境资源情况以及贫困群众的人员现状、贫困群众素质、生产生活状况等基本情况,分析了贫困村和贫困农户致贫原因和下一步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方向。
全面启动定点扶贫
从5月份开始,所有扶贫调研组全部就地转为定点帮扶工作组,全面启动定点扶贫工作。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各定点帮扶工作组结合贫困村实际,提出了符合实际的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对策建议,并充分征求贫困村干部群众意愿,指导贫困村制定了两年扶贫攻坚规划和年度帮扶工作计划,积极落实帮扶项目,以项目的实施促进扶贫的落实。
每位市级领导所挂的贫困村,由市财政安排10万元扶贫资金,各县(市、区)对每个市工作组要配套20万元扶持资金,市直各帮扶工作组要确保帮扶资金不少于20万元。目前,各级帮扶工作组已拟定帮扶项目2602个,拟定帮扶资金15130.9万元。
实施六大扶贫措施
吉安市以推进基础设施扶贫、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和保障扶贫等六大扶贫举措,使贫困面貌有明显改善。
把基础设施扶贫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来抓。重点抓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两年内确保661个贫困村的自然村通路、通电、通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把搬迁扶贫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内聚外迁”的办法,将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群众向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工业园区、县城、中心镇和新集镇搬迁。
把产业扶贫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围绕井冈蜜柚、绿色蔬菜、花卉苗木、高产油茶、珍贵楠木、有机茶叶等富民产业,实施“公司+能人+基地+干部+农户”模式,在661个贫困村中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实现“一村一品”、“一户一策”。
把智力扶贫作为一项治本工程来抓。统筹“金蓝领计划”、“阳光计划”、“雨露计划”和“妇女双学双比”等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就业。
把劳务扶贫作为一项亲民工程来抓。努力开辟一条从贫困山区到工业园区的就业绿色通道,使各大工业园区能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确保两年内每户贫困群众至少有1人在工业园上班。
把保障扶贫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来抓。各地要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低保保障其基本生活,实施保障扶贫。在保障扶贫中,要特别关注纯女户和失独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
转载自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