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不断发展,平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可是在我们的身边还是有很多为衣食发愁的人,他们因为诸多原因,导致家庭贫困,日夜操劳只是希望自己的亲人生活能够更好。在社会当中困难可怜的人实在太多了,不论国家如何救助,还是有很多的人为一日三餐,衣服住处奔劳着。
在上犹县梅水乡梅水村的一栋老房子里,住着田克松一家四口,母亲年迈,女儿尚幼,妻子长年患病。为了照顾家人的生活,田克松放弃外地更高收入的工作回到村里,农忙时在家忙碌,闲暇时则到周边村镇建筑工地做泥工。田克松说:“我每天早出晚归,只为家人能过得好一点,尽快住上敞亮的新房。”
梅水村位于梅水乡圩镇中心,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该村共有人口1227人,其中贫困人口267人,耕地472亩,人均不足5分地。村里没有任何工业或相关企业,经济形式单一。村民除了种植水稻,基本没有其他种养经济来源,收入来源主要依赖农闲时外出务工。2月21日,记者走在村里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映入眼帘最多的是常年被雨水侵蚀的破旧土坯房,只有部分新楼房。村支书田充豪说,这些土坯房大多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由于没钱建造新房,不少村民至今仍居住在里面。村民田克松的家是一栋老式的土坯房,斑驳的墙体仿佛在诉说着主人生活的艰辛。见有记者来访,田克松年迈的母亲热情地招待我们。“大年初六开始,儿子就到村里一家工地做工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呢!”说到儿子,老人有些心酸。她说,儿子学了手艺,是个不错的泥工,原本应该有很好的收入。但在前些年,儿媳突然患上脑萎缩病,为了给儿媳治病,家里所有积蓄都花光了。儿媳的病情得到控制,却一直需要静养,再也不能干任何重体力活了。
下午6时,天已经黑了,带着疲惫和满身的泥土,田克松回到家中。见到记者,他邀请我们参观他的房间。走进房间,记者看到,狭小的房间内床占了一多半的空间,没有衣柜,床边叠放着一家4口的衣服。地面也是泥土铺成的,有些高低不平。一张破旧的桌子上放着全家唯一的一件电器——19寸的老式电视机,旁边有一把表面已经裂开口的椅子。环顾整个屋子,最显眼的是贴在灰白墙上的田克松女儿的奖状。说起刚满6岁的女儿,田克松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女儿很懂事,学习也好,她是我们一家人的骄傲,也是我拼命干活的动力。”田克松说,每天忙碌完回家,女儿都要在门口等着,看到爸爸的身影,她一准飞奔过来,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刻。对于女儿,田克松也有高兴不起来的时候。田克松告诉记者,这段时间,边上有邻居正在建新房,女儿经过时总是要驻足眺望片刻。有一天他问女儿,建房子有什么好看的?女儿说,要是我们家也能建新房,我就可以把一张张漂亮的奖状贴在崭新的墙壁上了。听了女儿的话,田克松一阵内疚和心酸。
对于很多人老说我们很幸福,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去懂得珍惜,懂得知足常乐,更要懂发奋图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开开心心的生活,让自己和亲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本文章来自赣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