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

首页> 新闻资讯 > 教育文化
    《三十而已》自从开播以来就每天炸着热搜,“让我们再来重复一下基本常识:在婚姻里有忠诚义务的是夫妻双方,而非外人。出轨是因为出轨者想出轨,而不是坏女人狐狸精在勾引。”


《三十而已》顾佳手撕绿茶真是大快人心


中年女性对婚姻的焦虑没有出口,也不能把老公怎么样,只能意淫打小三这种爽文桥段了。希望各位太太们拎拎清楚,只骂小三,你们老公只会底线越来越低,我觉得大家对男女还是区别对待的,明显小三钟晓阳就能全身而退,虽然他的人设比林有有讨喜。不过不管是家庭伦理剧还是现实生活中,出轨男付出的成本真心太低了……





还有就是价值导向居然要靠电视剧熏陶吗,我看了这么多年奥特曼我也没发现我能变身哈~身边人的言传身教胜过一百遍电视剧,居然是多懒的父母才会让电视剧来熏陶小孩子啊.





太对了,当你打开腾讯视频的弹幕,你会发现在留言中,何止林有有,王漫妮钟晓芹全成了渣女。仿佛除了渣和茶,就没有了其他评价词汇。可是,王漫妮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这不是人之常情吗,她不愿意与人共享爱人,不是很清醒吗,钟晓芹在婚姻中和刚走出婚姻时困顿迷惑,不是很正常吗,合着大家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上帝,没有任何困惑迷茫犹豫纠结,同意贝贝说的,林有有这个角色,让这个剧前后有些分裂,不是说角色不真实,而是这个话题引歪了故事原来的厚度和走向。





我知道这样说会惹众怒,但我真的觉得现在年轻女孩们比我们年轻时候变保守了。我们那个时候看欲望都市看老友记,为了女性勇于追寻自我(不论是爱情,关系,工作,友情)而振奋,现在是怎么了,前两年还能看日剧昼颜,现在这个话题简直说都说不得了,剧的爽点就是打小三,虐渣男。一旦被贴上“被绿”“被劈腿”“被包养”这种标签,其他的感情问题就可以通通被相对忽略不被追究了,人是很复杂的动物,有很复杂的需求,不论是物质到精神到肉体到感情,不是单纯贴个标签“渣男”“渣女”“正宫”就能简化的。一味的贴标签式的语言只会让深层次的探讨越来越匮乏。





我对出轨的态度:小三如果要“打50大板”,那么有妇之夫就得打100个,因为男人是有伴侣的,如果他愿意,他有100种办法可以避免误会和暧昧。如果是我老公,那我要“打他300大板”,因为他明知道我不同意还要出去玩,那就是明知故犯。





其实只要剧情符合逻辑,最后结局走向是啥样都比较好接受。当剧情里开始出现工具人的时候,我就再也看不下去了。我觉得林有有这个角色就不配被认真分析讨论,讨论她没有意义,她就是个性格矛盾割裂的工具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合理的行事逻辑,如果有那也是编剧没表达清楚。到底她咋看上的许幻山,为什么非缠着许幻山不放,这些都没有得到解释,只是编剧想写一个反派增加戏剧冲突,才把这个角色给硬造出来的。





真的,拥有夫妻关系的双方才要对婚姻负责任,出了问题只怪第三者实在是太让人无语了,我挺喜欢关于林有有的结局的,是许幻山不顾风险为了取悦情人而保留了有安全隐患的蓝色烟花,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就这个部分而言我觉得这部剧处理的还不错





小镇落不落后我不知道,但是现在很大一部分适龄女性在相亲的事情上的确就会被男性默认为同意再见面等于同意交往,并在男性对于周遭人围观起哄的默许和纵容下深感压力。大家都在说漫妮配不上张主任,觉得她拎不清,但是真的很想问问,不合适这个事情难道难理解,一定要扯她配不上看不起张志这类话,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各位在相亲的男女生们





“不说别的,一个有北京户口的北京女孩,初入社会就开车代步,家庭条件也不差,放下一切跑到上海去给一个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的有家有室小老板当情人,这合理吗”我和作者的观点恰恰相反,正是这样在物质上无忧无虑、没有受过社会毒打的女孩,偏偏更有可能不顾现实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管道不道德、划不划算,我想要我就必须得到。





昨天刚开始看这剧,大概五六集吧,说实在的,顾佳夫妻俩的问题不是小三小四,而是一个太要强,一个太满足,明明一身本事却还要不停地安抚老公的情绪。。说到底还是三观不一致。顾佳的核心问题是一个不匹配甚至拖后腿不忠的老公,那就应该麻溜踢掉,怎么不是爽剧了,鸡零狗碎转移资产抢财产抢抚养权儿子改姓贴大字报酒店直拍老公身败名裂哪儿没戏剧冲突了,王曼妮那更好写了都市欲女漂亮聪明我就是男人金钱店长我都想要不可以,这样不是爽剧,编剧其实就是不敢这样写罢了,也不敢突破国内的道德伦理桎梏,你看评论区,不也是在骂小三,骂博主三观歪,哎一声叹息。小三只是一个导火索,夫妻关系的核心不是把你的脏,老公当宝贝孩子护着打小三,相比起来财产孩子冠姓权重要多了,也别提财产均分编剧敢写写把男的踢了再串通外人24条给男的阴个巨额负债吗







看来有的人是被戳到痛脚了,已经开始用人身攻击代替逻辑思考了。还有三观正不正是和大众主流道德水平相对比,不是和某一个两个人对比,不是和您意见不一样就叫三观不正,望知悉。三观不合的夫妻迟早要迎来小三的挑战,林有有只是果,不能算因。顾佳追求的是体面,许渣男追求的是快乐,本质上目标和需求就不一样,希望错位的男女们都早点看清,彼此放过。





确实,觉得后半垮掉不是因为剧情不爽,而是不合理,不合逻辑,导致这个剧虎头蛇尾,没有达到看到前面的内容后观众希望这部剧能到达的深度。总体来说我觉得让人失望。有一段是许渣男不能来出租屋看林有有,林有有食不下咽坐立难安听着网抑云一个苹果吃半个小时,那一段我觉得林有有好疯好偏执啊!





林有有在这段关系的中后期,变得有些病态和臆想了……精神是否健康是否抑郁都是个大问题。关于陈屿那一段写的很客观理性,好样的。现在的电视剧,女强人不搞个吸血原生家庭就得夫妻之间小三插足,谢天谢地这部剧还没为了顺应爆款传播两样都来。但为了传播一味的放大"怒""爽"忽略逻辑这样真的好吗,三十而已真的给我高开低走的感觉,它明明可以摊开的更大探讨的更深。至于评论说小三全身而退带坏青少年的,我看网上各种花式骂林法甚至上升演员,渣男却取着花名顺带骂几嘴,我相信青少年只会觉得当男人真好,家有贤内助外有妹子扑,小三吸引大部分火力





如果一部剧就能给女性正确的三观导向,那么受诱导的人也太肤浅了,我觉得好的电视剧不是急着告诉你什么,而是告诉你一个问题看它怎么解决并给你足够的空间去反思。林得到了什么惩罚不重要,如果婚姻出现了裂痕,要不要修复,如何去修复呢。女性如何找到自我。如何选择生活。我觉得这些才是一部好剧应该去讨论的。





个人感觉剧本问题最大的是钟晓芹夫妇这一对,离婚后陈养鱼直接性格突变成为大暖男了,钟晓芹突然就各种渠道知道陈养鱼的好了。当然这种现象是可能存在的,但是转变太突然了,给我的感觉就是编剧为了让他们复婚而强行扭转人设,不顾逻辑了,人设立不住,性格的转变没有说服力





男小三和女小三的待遇根本就不一样,全网都是对女小三的严苛评价、恨不得天天扇女小三的耳光游街示众,男小三提的人都不多。希望出轨男回归家庭小三凄惨潦倒很奇怪吧……这个电视剧对于女性的描写总是有一些奇怪的割裂感。从之前全网传的顾佳暴打富婆妈妈们就觉得有点过于爽文化。





人性是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的,但是国产电视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审查的原因,总是要塑造出一个一个伟光正的人物,观剧者对爽剧结局的期待,未尝不是因为顾佳一路的爽剧升级成长。上幼儿园,打坏人了,开小三,甚至太太圈里对她不好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这一件一件的事情之后,然后告诉观众这不是爽剧,不想看爽剧的人已经弃剧了,比如我,留下来的谁不是想看顾佳能让小三和丈夫潦倒终身而她独自美丽的。是编剧在中间的剧情构思上出现了问题,结尾又来个三百六十度选择想要把创造的初衷圆回去,就此产生了一个割裂断崖的故事,我想这也是本文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而且我倾向这个剧本遭遇了多轮改到,一开始的剧情设置应该不会这么爽剧,是另一些编剧把一些能够上热搜的点硬生生的塞了进去。





反而觉得对第三者的处理是亮点,不耻,但许放炮也有责任。虽然顾佳这个角色显得太理想化了,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果断。我感觉其实编剧塑造得有点割裂,感觉很明显就是有不同眼界的编剧参与了这个剧。同意贝贝说的,其实他们的结局是符合逻辑的,只是这个结局行程的过程并不能自洽,就很别扭,看完以后给我一种“明明还可以更好”的遗憾。(另外感觉顾佳这条线好像《绝望主妇》里的勒奈特啊)





最有血有肉的男性角色还是许幻山了吧。不喜欢许幻山,很不喜欢。他可以因为他和顾佳的渐行渐远而选择分手,可以对顾佳不满,可以去找自己的“林有有”,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和顾佳分手。背弃了结婚时一生一世的承诺,固然让人生气,但出轨才是最可恨的。他就是既不想舍弃顾佳的能干和一路走来的感情,又想要林有有的崇拜,咋不说许幻山又当又立呢?





本剧还是有许多细节触动到我心了。我还是很能共情王曼妮“欲望与三观纠缠”的心理,以及钟小芹和陈屿的矛盾太典型了。真实的婚姻里没有那么多坏人,就是日常琐碎中产生的性格冲撞。老一辈选择凑合过,新一辈选择一言不合就离婚,我都不太赞同,至少这个故事线立意我很赞同,不能在婚姻里遇到困难就退缩,应该各自改变,收敛任性,尝试理解和包容,之后走的到走不到一起,就看缘分。顾佳还是带了很多传统女性“完美人妻”的底色(并不喜欢这层底色),在这个设定下,女性欲望如果超过男性,该如何做夫妻,这是一个我一直没有找到解决方案的话题。很遗憾本剧没有讨论这个话题,但目前我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分开,然后找个生活目标一致的。
猜你喜欢

最火爆的赚钱方法,日赚500+无押金

女人生孩子,活该没尊严?

父母离婚真的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养废”一个孩子,就无底线地给他自由

南昌八一中学举行教学比赛表彰大会

朋友圈的背后才真正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从小推卸责任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了~

英语启蒙儿歌,真的很受用宝宝

“新余现象”让新余更加不同

年少读不懂刘姥姥,读懂时满眼泪花

不恋富贵、不辞肩担, 是一个女人最好的活法